為增強本市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人員對醫(yī)療器械生產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認知和把握,指導全市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人員開展監(jiān)督檢查工作,同時,為醫(yī)療器械生產企業(yè)開展管理工作提供參考,根據本市生產企業(yè)現(xiàn)狀和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北京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對《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質量體系檢查要點指南(2013版)》進行了修訂,編制了《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質量體系檢查要點指南(2017年修訂版)》,現(xiàn)予發(fā)布。
特此通告。
附件: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質量體系檢查要點指南
北京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2017年11月7日
附件
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質量體系檢查要點指南
(2017年修訂版)
按照醫(yī)療器械管理的體外診斷試劑是一類特殊的產品,包括可單獨使用或與儀器、器具、設備或系統(tǒng)組合使用,在疾病的預測、預防、診斷、治療監(jiān)測、預后觀察和健康狀態(tài)評價的過程中,用于對人體樣本(各種體液、細胞、組織樣本等)進行體外檢測的試劑、試劑盒、校準品(物)、質控品(物)等。其研制、生產、檢驗等過程的控制能力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
本指南是對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2015年發(fā)布實施的《醫(y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附錄體外診斷試劑》中重點檢查條款的解釋和說明,并歸納明確了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質量管理體系中重點環(huán)節(jié)的審查要求,旨在幫助北京市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人員對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認知和掌握,可作為北京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組織、實施醫(yī)療器械注冊質量管理體系現(xiàn)場核查、《醫(y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現(xiàn)場核查、醫(yī)療器械生產監(jiān)督檢查等各類檢查的參考資料。幫助北京市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人員增強對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管理體系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全市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人員對體外診斷試劑的監(jiān)督檢查水平。同時,為醫(yī)療器械生產企業(yè)開展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管理活動提供參考。
當國家相關法規(guī)、標準、監(jiān)管要求發(fā)生變化時,應當重新修訂以確保本指南持續(xù)符合要求。
一、人員管理要求
(一)體外診斷試劑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人員應當具有醫(yī)學、檢驗學、生物學、免疫學或藥學等與所生產產品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并具有相應的實踐經驗,以確保具備在生產、質量管理中履行職責的能力。生產負責人和質量負責人不得互相兼任。
與醫(yī)學、檢驗學、生物學、免疫學或藥學等相關的專業(yè)包括:醫(yī)學、藥學、化學、檢驗學、細菌學、病毒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遺傳學、血液學、微生物學等。
(二)從事生產操作和檢驗的人員應當經過崗前專門培訓,培訓記錄應當涉及本崗位工作的操作規(guī)程,可采用口試、筆試或實操的方式,并保留培訓記錄。凡在潔凈室(區(qū))工作的人員應當定期進行衛(wèi)生和微生物學基礎知識、潔凈作業(yè)等方面培訓。臨時進入潔凈室(區(qū))的人員,應當對其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的全體人員,包括清潔、維修等人員均應當根據其產品和所從事的生產操作進行專業(yè)和安全防護培訓。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檢驗人員應當具有醫(yī)學、檢驗學、生物學、免疫學或藥學等與所生產產品相關的專業(yè)背景或從事該專業(yè)工作經歷,考核合格后由企業(yè)任命方可上崗。企業(yè)還應當配備專職成品檢驗員。
(三)對生產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強傳染性、強致敏性等有特殊要求產品的企業(yè),應當建立人員花名冊,對生產和質量檢驗的人員應當進行登記,并重點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等法規(guī)進行培訓,保存相關培訓記錄。
(四)應當建立對人員的清潔要求、健康要求和服裝要求,人員進入潔凈室(區(qū))應當按照程序進行凈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潔凈工作服、工作鞋。裸手接觸產品的操作人員每隔一定時間應當對手再次進行消毒。裸手消毒劑的種類應當定期更換。直接接觸物料和產品的操作人員每年至少體檢一次,并建立人員健康檔案。患有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直接接觸產品的工作。工作服及其質量應當與生產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區(qū)的潔凈度級別相適應,其式樣和穿著方式應當能夠滿足保護產品和人員的要求。潔凈工作服和無菌工作服不得脫落纖維和顆粒性物質,無菌工作服應當能夠包蓋全部頭發(fā)、胡須及腳部,并能阻留人體脫落物。
二、生產環(huán)境與設施設備控制要求
(一)應當有整潔的生產環(huán)境。廠區(qū)的地面、路面周圍環(huán)境及運輸等不應對產品的生產造成污染。行政區(qū)、生活區(qū)和輔助區(qū)的總體布局合理,不得對生產區(qū)有不良影響。廠區(qū)應當遠離有污染的空氣和水等污染源的區(qū)域。
(二)生產廠房應當設置防塵、防止昆蟲和其他動物進入的設施。潔凈室(區(qū))的門、窗及安全門應當密閉,潔凈室(區(qū))的門應當向潔凈度高的方向開啟。
(三)應當根據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過程控制,確定在相應級別的潔凈室(區(qū))內進行生產的過程,避免生產中的污染??諝鉂崈艏墑e不同的潔凈室(區(qū))之間的靜壓差應當大于5帕,潔凈室(區(qū))與室外大氣的靜壓差應當大于10帕,并應當有指示壓差的裝置。相同級別潔凈室間的壓差梯度應當合理。
(四)潔凈室(區(qū))應當按照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工藝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氣潔凈度級別進行合理布局,人流、物流走向應當合理。同一潔凈室(區(qū))內或相鄰潔凈室(區(qū))間的生產操作不得互相交叉污染。
(五)在同一潔凈室(區(qū))內生產不同品種產品時應當做到有效隔離,以避免相互混淆和污染。有數條包裝線同時進行生產時,企業(yè)應當采取隔離或其他有效防止混淆的措施。
(六)企業(yè)應當確定工藝所需的空氣凈化級別,其生產環(huán)境潔凈度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陰性或陽性血清、質?;蜓褐破返鹊奶幚聿僮鳎a區(qū)域應當不低于10,000級潔凈度級別,并應當與相鄰區(qū)域保持相對負壓。
2.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免疫熒光試劑、免疫發(fā)光試劑、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金標試劑、干化學法試劑、細胞培養(yǎng)基、校準品與質控品、酶類、抗原、抗體和其他活性類組分的配制及分裝等產品的配液、包被、分裝、點膜、干燥、切割、貼膜以及內包裝等,生產區(qū)域應當不低于100,000級潔凈度級別。無菌物料等分裝處理操作,操作區(qū)域應當符合局部100級潔凈度級別。
3.對生產環(huán)境沒有空氣凈化要求的體外診斷試劑,如普通化學類診斷試劑,應當在清潔環(huán)境內進行生產。清潔條件的基本要求:要有防塵、通風、防止昆蟲或其他動物以及異物混入等措施;人流、物流分開,人員進入生產車間前應當有換鞋、更衣、佩戴口罩和帽子、洗手、手消毒等清潔措施;生產場地的地面應當便于清潔,墻、頂部應當平整、光滑,無顆粒物脫落;操作臺應當光滑、平整、無縫隙、耐腐蝕,便于清洗、消毒;應當對生產區(qū)域進行定期清潔、清洗和消毒;應當根據生產要求對生產車間的溫濕度進行控制。
普通化學類試劑一般包括不含生物活性物質的生化試劑,如無機離子測定試劑盒、白蛋白測定試劑盒(BCG法)、總膽固醇測定試劑盒(COD-CE-PAP法)等;電解質分析儀隨機試劑、生化分析儀用稀釋液等;溶血劑等。
(七)根據工藝規(guī)程等文件,應當明確潔凈室(區(qū)) 溫濕度的要求、監(jiān)測頻次和記錄的要求,溫濕度監(jiān)測裝置應當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并有檢定標識;空調機組應當有溫濕度控制設施。潔凈室(區(qū))內的溫度、相對濕度應當符合醫(yī)療器械相關行業(yè)標準要求。對空氣有干燥要求的操作間,應當配置空氣干燥設備,保證物料不會受潮變質,干燥間濕度一般為10%~30%,生物活性原料一般要求儲存于-15℃以下。有特殊要求的,根據特殊要求儲存或按照原料廠家規(guī)定執(zhí)行。
(八)生產激素類、操作有致病性病原體或芽胞菌制品的,應當使用單獨的空氣凈化系統(tǒng),與相鄰區(qū)域保持負壓,排出的空氣不能循環(huán)使用。已知現(xiàn)有的激素類試劑名錄可參考2013版體外診斷試劑分類子目錄“Ⅱ-3 用于激素檢測的試劑”。
(九)對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體的采集、制備,應當按照《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等相關規(guī)定,具備P3級實驗室等相應設施。P3級實驗室應當取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頒發(fā)的證書。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體可參見《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
(十)生產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的,其生產和檢驗應當在獨立的建筑物或空間內,保證空氣不直接聯(lián)通,防止擴增時形成的氣溶膠造成交叉污染。生產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的,其生產和質檢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應當嚴格清洗和消毒。
陽性質粒的生產一般分為菌液培養(yǎng)、質粒提取、稀釋分裝等過程,要求稀釋分裝應當有防止氣溶膠污染的措施。
(十一)與試劑直接接觸的設備和器具應當易于清潔和保養(yǎng)、不與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或吸附作用,不會對試劑造成污染。應當對與產品直接接觸的設備和器具予以驗證,并保存記錄。
1.與試劑直接接觸的設備一般包括:包被機、封閉機、灌裝機、蠕動泵、洗板機、攪拌器、切條機、點膜機等。
2.與試劑直接接觸的器具一般包括:塑料桶,量筒,燒杯,錐形瓶、玻璃瓶等。
3.常見的體外診斷試劑生產、檢驗設備清單詳見附件1。
(十二)動物室應當在隔離良好的建筑體內,與生產、質檢區(qū)分開,不得對生產造成污染。
三、物料采購控制要求
(一)應當確定外購、外協(xié)物料清單,應當至少包含以下信息:名稱、規(guī)格型號、分類等級,并明確所有物料的技術指標和質量要求。外購、外協(xié)物料清單應當包含包材、標簽和檢驗中的耗材(質控品、校準品、培養(yǎng)基等);物料清單中應當包括申報產品標準中所列的原料。有特殊要求的物料應當根據國家相關法規(guī)要求進行采購和進貨檢驗,如氰化鉀、疊氮鈉等。
(二)外購的標準品、校準品、質控品、生產用或質控用血液的采購應當滿足可追溯要求。應當由企業(yè)或提供機構測定病原微生物及明確定值范圍;應當對其來源地、定值范圍、滅活狀態(tài)、數量、保存、使用狀態(tài)等信息有明確記錄,并由專人負責。
校準品:其值在一個校準函數中用作獨立變量的參考物質。應當具有定值和已知的測量不確定度,其目的應當是校準某一測量系統(tǒng),從而建立此系統(tǒng)測量結果的計量學溯源性。
質控品:用于體外診斷的質量控制物質,是一種旨在用于醫(yī)學檢測系統(tǒng)中使用的物質、材料等,其目的是評價或驗證測量精密度或由于試劑或分析儀器的變化導致的分析偏差等。用于能力驗證、實驗室內質量控制等。
(三)應當明確各類物料的倉儲環(huán)境和控制要求,并定期監(jiān)測,提供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記錄。倉儲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施應當定期計量、校準;應當具有校準品、質控品和生物活性物質等需要低溫保存的倉庫(如有),需要冷藏、冷凍儲存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應當配備相應的冷藏、冷凍儲存設備,并按規(guī)定監(jiān)測設備運行狀況、記錄儲存溫度。冷藏冷凍條件溫度計量裝置的量程應當符合要求。冷藏、冷凍體外診斷試劑應當配備符合其溫度要求的運輸設施設備。
(四)應當按照物料的性狀和儲存要求進行分類存放管理,應當明確規(guī)定中間品的儲存條件和期限。所有物料的名稱、批號、有效期和檢驗狀態(tài)等標識必須明確。空間區(qū)域劃分應能識別檢驗狀態(tài),如檢驗區(qū)、合格品區(qū)等。物料應當在規(guī)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使用。無規(guī)定使用期限的,應當根據物料的穩(wěn)定性數據確定儲存期限。一般情況下,物料無規(guī)定使用期限的,其儲存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年,規(guī)定有效期的,遵其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依據物料性質確定復驗周期,儲存期內發(fā)現(xiàn)儲存條件變化且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應當及時進行復驗。已被取樣的包裝應當有取樣標記。應當對檢測用外購標準品、質控品復溶后中間品的儲存條件及有效期進行驗證。
(五)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傳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來源于生物體的物料的存放應當符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生物制品生產、檢定用菌種、毒種管理規(guī)程》、《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危險貨物品名錄》、《危險化學品目錄》、《麻醉品和精神藥品名錄》等相關國家規(guī)定,應當做到專區(qū)存放并有明顯的識別標識,應當由專門人員負責保管和發(fā)放,在受控條件下進行處理,避免造成傳染、污染或泄漏等,發(fā)放后剩余物料應當妥善保管。
(六)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化學、生物及其它危險品,企業(yè)應當列出清單,并制定相應的防護規(guī)程,其環(huán)境、設施與設備應當符合國家相關安全規(guī)定。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化學、生物及其它危險品一般包括:甲醇、無水乙醇、硫酸、鹽酸、三氯硝基甲烷、高錳酸鉀、甲醛、病毒菌種等。
(七)具有污染性、傳染性的物料、高風險的生物活性物料的病原體物料的管理應當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專區(qū)存放、專人保管和發(fā)放,并制定相應的防護規(guī)程。
(八)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強傳染性、強致敏性產品可參照《危險貨物品名錄》。生物活性是指能引起細胞正常機理發(fā)生改變的能力,主要指一些基因表達產物如具有酶活的抑癌基因表達蛋白;還有一些激素類物質如性激素。高致敏性物質是指能引起個體強烈過敏反應的物質如青霉素、鏈霉素、花粉等。
應當明確該類物料的使用管理的要求,物料的領取和操作應當在受控條件下進行,不應造成傳染、污染或泄漏等。物料操作應當在單獨的凈化間進行,高風險的生物活性物料操作間應當與相鄰區(qū)域保持負壓,排出的空氣不能循環(huán)使用,高風險生物活性物料操作間內應當設有生物安全柜,空氣應當進行除菌過濾方可排出。
應當能證明生產或檢驗用人血清/血漿的來源,明確使用目的,與供方簽訂技術協(xié)議。應當由企業(yè)或醫(yī)療機構測定病原微生物及明確定值范圍。應當對其來源地、定值區(qū)間、滅活狀態(tài)、數量、保存、使用狀態(tài)等信息有明確記錄,并由專人負責,確保物料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外購的商品化質控物應當能溯源,人血清/血漿原則上應當提供乙肝、丙肝、艾滋、梅毒陰性報告。應當對生產用需要滅活的血清或血漿建立滅活處理的操作規(guī)程,并按照操作規(guī)程的要求,對生產用滅活前后的血清或血漿狀態(tài)進行明顯的區(qū)分和標識。應當有對陽性血清的防護措施,如滅活記錄、不得直接用手接觸等。
(九)應當明確生產檢驗過程中所產生廢物、廢液的種類,對于有毒、有污染的廢液、廢物應當有完備的回收與無害化處理措施,并保留回收處理的記錄。如采取委托方式,應當與受托方簽訂委托協(xié)議,并保存相關記錄。符合相關的環(huán)保要求。
生產檢驗過程中所產生廢物、廢液一般包括:口罩、手套、槍頭、反應完成的酶標板、實驗完畢培養(yǎng)基、洗板機廢液桶內液體,試劑盒剩余液體、微生物無菌檢查廢液以及陽性等傳染性物料等。
(十)不同性狀和儲存要求的物料應當進行分類存放,按效期管理。應當建立復驗制度。應當制定倉儲與運輸管理制度,應當有不同性狀和儲存要求的物料的分類要求;復驗制度應當明確復驗時機及復驗方法。冷藏、冷凍的物料應當分類分開存放,并標明有效期。
1.復驗:指超過自定效期的物料繼續(xù)使用前應當檢驗。
2.物料管理制度應當有對校準品和質控品的存放管理。
四、生產過程控制要求
(一)應當按照國家批準的工藝進行生產,應當制定生產所需的工序流程、工藝文件和標準操作規(guī)程,明確關鍵工序或特殊工序,確定質量控制點,并規(guī)定應當形成的生產記錄。
本指南主要例舉了幾種常見的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見附件2~5。例舉這幾種產品生產工藝流程是為了更直接的體現(xiàn)不同試劑產品生產工藝的異同,并不代表作為企業(yè)生產產品的依據。企業(yè)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產品的工藝流程及質量要求。
(二)當生產工藝變更足以影響產品安全性、穩(wěn)定性時,應當重新申報變更生產工藝,并按程序進行工藝修訂。
(三)應當對每批產品中關鍵物料進行物料平衡核查。如有顯著差異,必須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釋,確認無潛在質量事故后,方可按正常產品處理。
物料平衡計算公式為:
實際產出量(合格+不合格+取樣+剩余等)/理論產出量×100%
應當至少要求從關鍵原料到成品環(huán)節(jié)計算物料平衡;應當有對物料平衡可接受標準的要求;應明確物料平衡超出可接受標準的處理方法。
(四)應當建立清場的管理規(guī)定。前一道工藝結束后或前一種產品生產結束后必須進行清場,確認合格后才可以入場進行其他生產,并保存清場記錄。
(五)清場時,配制和分裝器具等應當進行清洗、干燥等潔凈處理,并進行驗證,必要時,器具清洗干燥后應當有有效保存時間的驗證。
(六)應當建立生產用菌毒種的原始種子批、主代種子批和工作種子批系統(tǒng)。生產和檢驗用的菌毒種應當標明來源,驗收、儲存、保管、使用、銷毀應當執(zhí)行《中國醫(y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辦法》。
(七)生產用細胞應當建立原始細胞庫、主代細胞庫、工作細胞庫。應當建立細胞庫檔案資料和細胞操作日志。自行制備抗原或抗體,應當對所用原料的來源和性質有詳細的記錄并可追溯。
(八)應當制定批號管理制度,對主要物料、中間品和成品按規(guī)定進行批號管理,并保存和提供可追溯的記錄。同一試劑盒內各組分批號不同時應當盡量將生產日期接近的組分進行組合,在每個組分的標簽上均標明各自的批號和有效期。整個試劑盒的有效期應當以最先到有效期的組分的效期為準。
五、產品檢驗與質量控制要求
(一)使用一級標準物質、二級校準物質應當能夠對量值進行溯源,明確其來源、準確度及不確定度。
1.標準物質: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很好地確定了的特性,用以校準測量裝置、評價測量方法或給材料賦值的一種材料或物質。標準物質應為經國家批準的參考物質。
2.標準物質的分級:
(1)一級標準物質
1)用絕對測量法或兩種以上不同原理的準確可靠的方法定值。在只有一種定值方法的情況下,用多個實驗室以同種準確可靠的方法定值;
2)準確度具有國內最高水平,均勻性在準確度范圍之內;
3)穩(wěn)定性在一年以上或達到國際上同類標準物質的先進水平;
4)包裝形式符合標準物質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
(2)二級標準物質
1)用與一級標準物質進行比較測量的方法或一級標準物質的定值方法定值;
2)準確度和均勻性未達到一級標準物質的水平,但能滿足一般測量的需要;
3)穩(wěn)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滿足實際測量的需要;
4)包裝形式符合標準物質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
(二)應當建立校準品、參考品量值溯源程序。對每批生產的校準品、參考品進行賦值。應當能提供外購的校準品和質控品的來源和溯源性的相關證明。應當對檢驗過程中使用的標準品、校準品、質控品建立臺賬及使用記錄。應當記錄其來源、批號、效期、溯源途徑、主要技術指標、保存狀態(tài)等信息,按照規(guī)定進行復驗并保存記錄。
(三)對不具備檢測能力的外購物料,企業(yè)應當制定驗收規(guī)程。
(四)需要常規(guī)控制的檢驗項目原則上不得進行委托檢驗,確需委托檢驗的,受托方應當具備相應的資質條件,企業(yè)應當有委托檢驗協(xié)議,協(xié)議內容應當包括委托檢驗的數量、周期、項目要求;并保存檢驗報告和驗收記錄。
(五)如試樣,企業(yè)應當有試樣驗證的驗收規(guī)程和記錄,并保存試樣批號、試樣生產記錄、檢測報告、操作人員簽字、批準人員簽字等相關記錄。
(六)留樣應當在規(guī)定條件下儲存。應當建立留樣臺賬,及時記錄留樣檢驗信息,留樣檢驗報告應當注明留樣批號、效期、檢驗日期、檢驗人、檢驗結果等。留樣期滿后應當對留樣檢驗報告進行匯總、分析并歸檔。
注:對于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要求已單獨制定檢查指南的,可參照相應檢查指南執(zhí)行。
附件:1. 常見的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檢驗設備清單
2. 化學發(fā)光法主要生產工藝
3. 膠體金法主要生產工藝
4. 酶聯(lián)產品主要生產工藝
5. 生化試劑主要生產工藝
6. 常見的人血基質質控品生產工藝
附件1
常見的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檢驗設備清單
化學發(fā)光試劑:
生產設備:天平、離心機、配液桶、燒杯、吸管、量筒、蠕動泵、分裝機、包被機、洗板機、除濕機、干燥箱、分裝機、封口機、噴碼機、標簽機、貼標機、冰箱等
檢測設備:PH計、電導率儀、發(fā)光分析儀、洗板機、恒溫箱
膠體金試劑:
生產設備:天平、離心機、噴膜機、噴金機、加熱攪拌設備、除濕機、干燥箱、切條機、壓卡機、封口機、噴碼機、包裝機、冰箱等
檢測設備:PH計、紫外分光光度計、卡尺、膠體金讀數儀、電泳儀
酶聯(lián)免疫試劑:
生產設備:天平、離心機、配液桶、磁力攪拌器、燒杯、吸管、量筒、蠕動泵、分裝機、包被機、洗板機、甩干機或吸液機、除濕機、干燥箱、恒溫箱、分裝機、封口機、噴碼機、標簽機、貼標機、冰箱等
檢測設備:PH計、電導率儀、酶標儀、洗板機、恒溫箱、電泳儀、紫外分光光度計、天平
生化試劑:
生產設備:天平、配液桶、燒杯、吸管、量筒、容量瓶、移液器、攪拌器、蠕動泵、分裝機、凍干機、噴碼機、標簽機、貼標機、冰箱等
檢測設備:PH計、電導率儀、生化分析儀、分光光度計、水分滴定儀
附件2
化學發(fā)光法主要生產工藝
一、原理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將具有高靈敏度的化學發(fā)光測定技術與高特異性的免疫反應相結合,用于各種抗原、抗體、激素、酶、脂肪酸、維生素和藥物等的檢測分析技術?;瘜W發(fā)光免疫分析包含兩個部分,即免疫反應系統(tǒng)和化學發(fā)光分析系統(tǒng)。免疫反應系統(tǒng)是將發(fā)光物質(在反應劑激發(fā)下生成激發(fā)態(tài)中間體)直接標記在抗原或抗體上,或酶作用于發(fā)光底物。化學發(fā)光分析系統(tǒng)是利用化學發(fā)光物質經催化劑的催化和氧化劑的氧化,形成一個激發(fā)態(tài)的中間體,當這種激發(fā)態(tài)中間體回到穩(wěn)定的基態(tài)時,同時發(fā)射出光子,利用發(fā)光信號測量儀器測量光量子產額,該光量子產額與樣品中的待測物質的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標準曲線并計算樣品中待測物質的含量。
二、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的類型
(一)化學發(fā)光標記免疫分析
化學發(fā)光標記免疫分析又稱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CLIA),是用化學發(fā)光劑直接標記抗原或抗體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標記的化學發(fā)光物質有吖啶酯類化合物(AE)。
(二)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
從標記免疫分析角度,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CLEIA),應屬酶免疫分析,只是酶反應的底物是發(fā)光劑,操作步驟與酶免分析完全相同:以酶標記生物活性物質(如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進行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復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發(fā)光底物,在信號試劑作用下發(fā)光,用發(fā)光儀進行發(fā)光測定。目前常用的標記酶為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和堿性磷酸酶(ALP),它們有各自的發(fā)光底物。
(三)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TRFIA)
是用三價稀土離子及其螯合劑作為示蹤物,如銪(Eu3+)、鋱(Te3+)及釤(Sm3+)、鏑(De3+)等代替?zhèn)鹘y(tǒng)的熒光物質、放射性同位素、酶和化學發(fā)光物質,來標記抗體、抗原、多肽、激素、核酸探針或生物活性細胞,待反應體系發(fā)生后,用時間分辨熒光儀測定最后產物中的熒光強度,根據熒光強度和相對熒光強度比值,判斷反應體系中分析物的濃度,達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四)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ECLIA)
是電化學發(fā)光(ECL)和免疫測定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在電極表面由電化學引發(fā)的特異性化學發(fā)光反應,包括了電化學和化學發(fā)光二個過程。ECL 反應底物有兩種:三氯聯(lián)吡啶釕[Ru(bpy)3]2+、絡合物三丙胺(TPA)。
三、主要生產工藝(以微孔板載體的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為例進行描述)
(一)固相載體的制備
1.包被板的準備
準備經檢驗合格的包被板,記錄批號、數目、狀態(tài)標識。
常規(guī)質控項目:尺寸,外觀,包裝。
2.包被液的配制
配制包被緩沖液,加入包被的抗體或抗原至工作濃度,混合均勻,即成所需的包被液,工作濃度的包被液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使用。
常規(guī)質控項目:包被緩沖液配方,pH值。
3.包被板的包被
包被液按工藝要求加入包被板。記錄所包被的包被板數量。
常規(guī)質控項目:包被體積,溫度,時間,過程監(jiān)控。
關鍵設備:包被機、天平、加樣器。
4.洗板工作液的配制(按各單位工藝要求,可以不洗板)
按配方配制洗板工作液。
常規(guī)質控項目:洗板工作液配方,pH值。
5.封閉液的配制
按配方配制封閉液。
常規(guī)質控項目:封閉液配方,pH值。
6.洗板和封閉
包被完成后,抽去孔內包被液,用洗板工作液洗板后(按各單位工藝要求,可以不洗板),加入封閉液。
常規(guī)質控項目:封閉體積,溫度,時間,過程監(jiān)控。
關鍵設備:包被機、洗板機、天平、加樣器。
7.抽干
封閉后的反應板,抽干孔內液體。
常規(guī)質控項目:過程監(jiān)控。
8.干燥
反應板應按工藝的要求進行干燥。
常規(guī)質控項目:溫度,濕度,時間,過程監(jiān)控等。
9.密封包裝
將干燥后的反應板用鋁箔袋密封包裝,內放干燥劑(按各單位工藝要求,可以不放)。
常規(guī)質控項目:密封性能,標識及效期等。
關鍵設備:包裝機。
10.反應板(半成品)檢驗
對裝袋密封后的反應板進行抽樣檢驗。
常規(guī)質控項目:外觀、板內變異、板間變異等。
(二)滴配過程
1.酶結合物(也稱酶標記物)的制備(根據各產品實際情況,該步驟可不進行)
采用常規(guī)過碘酸鈉——乙二醇法將相關的抗體(或抗原)標記辣根過氧化物酶(或其他酶),酶標記后的抗體(或抗原)應加入適當的保護劑保存于低溫。
常規(guī)質控項目:標記方法,過程控制。
2.酶結合物的鑒定
(1)功能性實驗
將酶結合物用酶稀釋液稀釋后,用于產品的滴配,其結果應符合相關試劑盒的質量標準。
(2)穩(wěn)定性
將酶結合物用酶稀釋液稀釋,進行2~8℃,及熱穩(wěn)定性實驗,滴配結果應符合相關試劑盒的質量標準。
3.酶結合物稀釋液
按酶結合物稀釋液的配方配制,存放在2~8℃保存,并于規(guī)定時間內使用。
常規(guī)質控項目:酶結合物稀釋液配方,pH值。
4.酶結合物工作濃度的滴配
取酶結合物,用酶結合物稀釋液稀釋到不同的濃度,用已制備好的反應板進行滴配。測定系列標準品及相應的質控品,確定使體系達到最優(yōu)的酶結合物工作濃度。
5.酶結合物工作液配制
將所需量酶結合物和酶結合物稀釋液按滴配濃度混合均勻。
常規(guī)質控項目:分裝前檢驗,用配套的反應板進行檢驗,外觀、靈敏度、質控品測定值、定量產品應作校準品線性檢測。
6.酶結合物工作液的分裝
按工藝要求分裝酶結合物工作液。
常規(guī)質控項目:分裝前確認試劑名稱、批號、數量,分裝量,封裝后密封性。
7.酶結合物工作液(半成品)檢驗
對分裝后的酶結合物工作液進行抽樣檢驗,外觀、分裝量、靈敏度、校準品劑量-反應曲線線性、質控品測定值。
(三)校準品、陰/陽性對照或質控品的制備
1.稀釋液
按稀釋液的配方配制,存放在2~8℃或-20℃以下保存,并于有效期內使用。
常規(guī)質控項目:稀釋液配方,pH值。
2.校準品、陰/陽性對照的配制
校準品、陰/陽性對照品的配制應具有量值溯源性,可參照國家標準品、WHO標準品或其他級別的標準物質進行配制。
常規(guī)質控項目:分裝前檢驗,準確性、劑量-反應曲線線性(定量產品)、質控品測定值。
3.校準品、陰/陽性對照或質控品的分裝
按工藝要求分裝校準品、陰/陽性對照或質控品。
常規(guī)質控項目:分裝前確認試劑名稱、批號、數量,分裝量。
4.校準品、陰/陽性對照或質控品(半成品)檢驗
對分裝后的校準品、陰/陽性對照或質控品進行抽樣檢驗,外觀、分裝量、準確性、劑量-反應曲線線性(定量產品)、質控品測定值。
(四)化學發(fā)光底物的制備
1.底物緩沖液
按底物緩沖液的配方配制,存放在2~8℃保存,并于有效期內使用。
常規(guī)質控項目:底物緩沖液配方,pH值。
2.化學發(fā)光底物(氧化劑和發(fā)光劑)的配制
分別按氧化劑和發(fā)光劑的配方在底物緩沖液中加入相應的氧化劑和發(fā)光劑。
常規(guī)質控項目:氧化劑和發(fā)光劑配方。
常規(guī)質控項目:分裝前檢驗,本底、發(fā)光強度。
3.化學發(fā)光底物(氧化劑和發(fā)光劑)的分裝
按工藝要求分裝化學發(fā)光底物(氧化劑和發(fā)光劑)。
常規(guī)質控項目:分裝前確認試劑名稱、批號、數量,分裝量,封裝后密封性。
4.化學發(fā)光底物(半成品)檢驗
對分裝后的化學發(fā)光底物進行抽樣檢驗,外觀、分裝量、本底、靈敏度、發(fā)光強度。
(五)分裝、目檢和貼簽
分裝量用減重稱量法進行測量,把質量換算成體積后進行分裝量的控制。目檢是目測檢查各組分的色澤、分裝量以及是否混濁、有雜質等。
(六)包裝
根據試劑盒包裝SOP要求及說明書的要求,以流水線操作形式進行包裝。包裝時應嚴格檢查品名、批號、裝量,認真核對各物料數量,并在關盒前進行復核。
附件3
膠體金法主要生產工藝
一、原理
免疫膠體金技術是以膠體金作為示蹤標志物應用于抗原抗體的一種免疫標記技術。膠體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還原劑如白磷、抗壞血酸、枸櫞酸鈉、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為特定大小的金顆粒,并由于靜電作用成為一種穩(wěn)定的膠體狀態(tài),稱為膠體金。膠體金在弱堿環(huán)境下帶負電荷,可與蛋白質分子的正電荷基團形成牢固的結合,由于這種結合是靜電結合,所以不影響蛋白質的生物特性。膠體金類試劑是采用膠體金標記的抗體或抗原包被于玻璃纖維膜、聚酯膜或其他載體,將相關抗原或抗體固相連接在硝酸纖維膜,應用層析法的原理檢測樣品中的抗原或抗體的快速檢測試劑。
二、主要生產工藝
(一)膠體金的制備
采用枸櫞酸三鈉還原法或其他方法制備膠體金,膠體金顆粒大小應符合規(guī)定,膠體金標記物在510~560nm波長處應有最大吸收值,置2~8℃保存,應在規(guī)定的保存期內使用。用枸櫞酸三鈉還原法生產膠體金,金顆粒大小受用量、煮沸時機等因素影響。改變這些因素便可生產出不同顆粒大小的膠體金。
膠體金的檢查指標有顆粒的大小,粒徑的均一程度和濃度,可以通過肉眼觀察,但需要一定的經驗,良好的膠體金應該是清亮透明的。
所用設備:加熱攪拌設備。
(二)膠體金的標記以及濃度的確定
膠體金對蛋白的吸附主要取決于pH值,在接近蛋白質的等電點或偏堿的條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結合物。如果膠體金的pH值低于蛋白質的等電點時,則會聚集而失去結合能力。除此以外膠體金顆粒的大小、離子強度、蛋白質的分子量等都影響膠體金與蛋白質的結合。
(三)檢測線及質控線的制備
取已確定使用濃度的相關抗原或抗體,在硝酸纖維素膜上制備檢測線,應用同樣方法制備質控線,根據生產工藝在規(guī)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干燥,在規(guī)定的濕度(通過驗證方法確定相對濕度要求)條件下存放。檢測線與質控線應具有間隔距離要求,應對所用的金標用玻璃纖維、硝酸纖維素膜、塑料卡等進行質量檢測,如尺寸、外觀、包裝及性能等,并記錄批號、規(guī)格、數目、標識。不同規(guī)格的玻璃纖維、硝酸纖維素膜及塑料卡不能混用。
(四)貼膜、切割、裝卡、裝袋
貼膜、切割、裝卡、裝袋應在具有相應溫濕度(通過驗證方法確定相對溫濕度要求)條件下操作,切割的膜條應有寬度要求。
附件4
酶聯(lián)產品主要生產工藝
一、原理
ELISA是酶聯(lián)接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的簡稱。ELISA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液體中的其他物質分開。再加入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也通過反應結合在固相載體上。此時固相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應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故可根據呈色的深淺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間接地放大了免疫反應的結果,使測定方法達到很高的敏感度。
二、主要生產工藝
(一)酶標板的制備:
1.工藝流程
2.關鍵點控制
(1)包被:
1)確認包被液的相關信息(名稱、濃度、批號、批量等);
2)包被液量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3)溫育或冷育的溫度、時間在要求范圍內。
關鍵設備:包被機、天平、加樣器。
(2)封閉:
1)確認洗板的次數(如有洗板);
2)確認配制封閉液的相關信息(名稱、濃度、批號、批量等);
3)封閉液量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4)溫育或冷育的溫度、時間在要求范圍內。
關鍵設備:包被機、洗板機、天平、加樣器。
(3)干燥、包裝:
1)干燥的溫濕度在要求范圍內;
2)干燥結束的酶標板逐一裝入鋁箔袋中同時放入一袋干燥劑,裝袋同時要將酶標板標識不清楚的、板孔有缺損的挑出報廢。
關鍵設備:包裝機。
(二)酶標試劑的制備:
1.工藝流程
(A)液體的配制→(B)液體的分裝
2.關鍵點控制
(1)液體配制過程物料量取準確;
(2)確認配制溶液的外觀符合要求;
(3)確認配制試劑的相關信息(名稱、濃度、批號、批量等);
(4)控制液體分裝量范圍,應滿足要求。
關鍵設備:天平、分裝機。
(三)陰、陽性對照的制備:
1.工藝流程
(A)原料的滅活(如需)→(B)液體的配制→(C)液體的分裝
2.關鍵點控制
(1)控制滅活溫度和時間(如滅活);
(2)液體配制過程物料量取準確;
(3)確認配制陰陽性對照的相關信息(名稱、濃度、批號、批量等);
(4) 控制液體分裝量范圍,應滿足要求。
關鍵設備:水浴鍋(如滅活)、天平、分裝機。
(四)其他組分的制備:
1.工藝流程
(A)液體的配制→(B)液體的分裝
2.關鍵點控制
(1)液體配制過程物料量取準確;
(2)確認配制試劑的相關信息(名稱、批號、批量等);
(3)控制液體分裝量范圍,應滿足要求。
關鍵設備:天平、分裝機。
附件5
生化試劑主要生產工藝
一、常見生產流程
容器清洗——稱量(關鍵工序)——溶解、配制(過濾)——半成品檢驗——分裝——如有凍干(特殊工序)——打印批號、貼標、包裝、裝盒——成品檢驗
二、操作規(guī)程及質量控制點
(一)主要原材料
與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各種酶制劑、化學試劑、抗原、抗體等。主要原料的常規(guī)檢驗項目一般包括:
1.外觀
2.含量(化學試劑):根據國家、國際標準或本企業(yè)內部標準。質量要求一般為分析純以上。
3.酶活性(酶制劑):根據通用標準或本企業(yè)內部標準。
4.抗體效價:通過倍比稀釋法與抗原反應進行檢測(建議通過配制試樣檢測到貨產品質量)。
(二)其它
1.包裝瓶
質量要求:外觀、密封性、抗跌性、溶出物、脫色試驗、振蕩試驗。
2.說明書、包裝外盒、瓶簽等標識
參照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頒布的《醫(y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guī)定》和《體外診斷試劑說明書編寫指導原則》。
(三)試劑盒生產的關鍵步驟及質控項目
試劑的生產包括試劑的制水、配制、過濾、凍干(凍干試劑)、分包裝等步驟;并通過產品的半成品檢驗和成品檢驗兩個質控過程來保證其質量符合相關規(guī)定。
1.制水
使用水處理設備進行工藝用水的制備,并經過專用管路連接到各用水點。
2.容器清洗
(1)用水清潔配制所需容器。
(2)質控要求:清潔無污漬。
(3)容器的清洗要按驗證方案進行;應有對清洗用水的要求;
(4)如有對容器清洗后干燥的要求,應有干燥過程參數的驗證報告。
3.稱量
(1)稱量前天平應調節(jié)水平并經校準,稱量時應雙人復核,應有天平調零過程;
(2)天平精度應至少高于所稱量物品最小精度的一個數量級;
4.配制
(1)應有攪拌方法的要求:如用攪拌機應有速率及時間的要求,如人工攪拌應有攪拌圈數的要求;
(2)配制間溫度一般應控制在18~25℃,配制、過濾時間一般不超過4小時。
5.過濾(如有)
根據各產品的規(guī)程選擇不同的濾膜進行過濾,確保溶液無雜質、空白吸光度符合要求。
常規(guī)質控項目:試劑外觀、空白吸光度(通過后續(xù)的半成品檢驗完成)。
6.分裝
(1)按工藝要求試劑分裝。分裝前、分裝中、分裝末均需對分裝量進行校驗。
常規(guī)質控項目:分裝前確認試劑名稱、批號、數量、分裝量、封裝后密封性。
(2)應有試分裝的要求,或首瓶檢測的要求;
7.凍干
(1)使用凍干機對試劑進行凍干。各種凍干試劑都需建立相應的凍干工藝,凍干過程的重要參數主要為凍干時間、凍干壓力、凍干溫度。
(2)凍干品外觀應該呈現(xiàn)疏松的粉末狀固體,在規(guī)定時間內(一般不超過60分鐘)復溶完全。
(3)凍干過程一般為:預凍(降溫)——抽真空——化霜[加熱升溫(逐漸)]
8.包裝
將試劑各組分、合格證及說明書,放入相應的試劑盒內。包裝時應檢查品名、批號、失效期、裝量、規(guī)格,核對各物料數量,并在蓋盒前進行復核。
9.封膜
將組裝好的試劑放在自動封膜機上封裝,控制封膜時間以及封膜的溫度。確保膜完整及與試劑盒吸附緊密。
附件6
常見的人血基質質控品生產工藝
一、血清/血漿基質加生物活性物質方法(適用于定值質控)
質控點:確定分裝、凍干后質控品的濃度、瓶間變異、穩(wěn)定性等
二、混合血清/血漿方法(適用于定性質控)
質控點1:確定混合后血清、血漿的陰陽性
質控點2:確定分裝、凍干后質控品的陰陽性、瓶間變異、穩(wěn)定性等